教研室主页 | 学院主页 | 学校主页
 
课程资源
 专题类课件 
 授课录像 
 自测系统 
常用链接
 教学安排 
 授课课件 
 授课影像 
 自测系统 
 资料下载 
 实验预约 
 在线答疑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资源>>自测系统>>正文
第17章 超敏反应自测题
2017-11-09 17:12   审核人:

 

基础篇

一、是非题

1. 机体内一旦有免疫复合物形成,则必将发生型超敏反应。   )

2. 超敏反应也是一种免疫应答。 (  

3. -型超敏反应就均有抗体和补体参与。  

4. Arthus反应是局部的型超敏反应。     

5. 初次注射青霉素不必做皮试。    )

6. 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青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是均禁止使用。   

7. 迟发型超敏反应是由特异性致敏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一种类型。   

8. 型超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填空题

1. GellCoombs根据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四型:型超敏反应,即________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即________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即________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即________超敏反应。

2.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后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其中主要预合成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新合成的介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应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考虑。

4. ABO血型物质的天然抗体属________类免疫球蛋白,抗Rh血型物质属________类免疫球蛋白。

5. 型超敏反应是由IgG 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 超敏反应是一种以机体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7. 型超敏反应的局部病理表现是以________________细胞浸润为主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

8. 血清病属于________型超敏反应,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________型超敏反应。

 

三、A型选择题

1. 释放介导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 B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 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特异性转移因子   

D.生物活性介质        E.特异性IgE形成细胞

3. 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型超敏反应      B.型超敏反应    C.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      E.型超敏反应

4. 临床上药物过敏性休克以哪一种药物最常见?    

A.链霉素    B.先锋霉素   C.维生素Bl    D.青霉素    E.普鲁卡因

5. 关于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NK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是由IgG IgM 介导的 

6. 下列疾病属于III型变态反应的是(  

A.湿疹   B.输血反应   C.类风湿关节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7. 参与I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是    

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内皮细胞

8. 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Arthus反应         C.皮肤荨麻疹        

D.过敏性鼻炎            E.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9. 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阿司匹林    C.青霉素     D.抗血清     E.扑尔敏 

10. 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是对花粉产生了(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 不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型超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可引起    

A.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B.毛细血管扩张     C.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平滑肌收缩         E. 以上都是

13.  II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 下列哪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C.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   D.大量IC形成     E.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

15.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    

A.Rh-,儿Rh-       B.Rh+,儿Rh+  C.Rh-,儿Rh+  

D.Rh+,儿Rh-       E.以上均不是

16.型超敏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是 (   

A.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B.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C.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

D.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E.以上均不是

17.防止对某种食物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   )

A.脱敏     B.吃这种食物后立即服用抗组胺药       C.避免吃这种食物

D.只吃很好烹调后的这种食物 E.RIST法检测敏感度水平,如果低,则可吃这种食物

18. 某病人注射马抗蝮蛇毒素血清10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有血尿,尿检查发现尿中渗出蛋白增加,实验室检查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但血清补体成分C4C3下降。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可能是 (   

A.抗毒素作用消失后,对蛇毒素全身反应的结果

B.蛇毒素和抗毒素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

C.对马血清蛋白产生迟发性过敏反应

D.对蛇毒素产生的I型超敏反应

E.马血清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所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19.被马血清致敏的患者,如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时有可能发生   )

A.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E.接触性皮炎

20.易患食物过敏症的病人,其胃肠道粘膜表面通常缺乏    

A.IgG          B.胃酸       C.sIgA      D.粘附分子     E.选择素

21. 关于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C.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E.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22. 型超敏反应可经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清Ig     D.血清补体   E.中性粒细胞

23. 一般引起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豕草花粉    B.青霉素    C.鱼、虾      D.动物皮屑    E.结核菌素

24. 以下哪项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A.接触性皮炎       B.性肺炎       C.移植物排斥反应  

D.血清病           E.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25.关于血清病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   B.初次一次性注射大量抗毒素而出现的反应

C.补体大量消耗   D.通常在注射后714天发病  E.型超敏反应的一种临床表现

26. 关于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B.发生快      C.主要抗体是IgE

D.24小时达高峰              E.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

27. 关于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IgGIgM介导     B.有补体参与        C.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D.AgAb在血液循环中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E.发生快消退也快

28. 关于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在1520min观察结果    B.局部皮肤出现红晕,风团直径>1㎝,皮试为阳性

C.受试者前臂内侧皮内注射      D.可检测到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

E.可有单个核细胞

29. 关于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的发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反复注射岛素   B.反复使用异种抗毒血清   C.反复接触染料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        E.长期吸入某些真菌子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

30. 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是(    

A.血清病           B.过敏性休克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类风湿关节       E.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31. I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疾病是(    

A.支气管哮喘    B.荨麻疹    C.溶血性贫血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

32. 由自身抗体诱导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    

A.支气管哮喘    B.荨麻疹    C.溶血性贫血    

D.接触性皮炎     E.血清病

33. 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是(    

A.IgM/IgD    B. IgM/IgG    C. IgA/IgE    D. IgM/IgA    E. IgE/IgD

34. 男。30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年。由于贫血加重予输血治疗。在输血开始后10分钟患者突然寒战、发热、腰背痛、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无尿。急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该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所属超敏反应的类型是(    

A. I    B.II    C.III    D.IV    E.不能定型

11. 属于IV型超敏反应的特性,正确的是(    

A.由抗体介导    B.发生进程迅速    C.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D.需激活补体     E.一般不引起炎性坏死

35. 介导IV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6.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A.CTL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浆细胞    E.肥大细胞

37. 介导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非限制杀伤的细胞是(     

A.CTL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浆细胞    E.肥大细胞

38. 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 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中和反应

39. 佩戴金属首饰后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其免疫病理基础可能是(  

A.II型超敏反应     B. I型超敏反应    C. III型超敏反应   

D. IV型超敏反应    E.Arthus反应

 

注:蓝色字体为历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

 

四、B型选择题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型超敏反应      E.型超敏反应

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

2.接触性皮炎                     )

3.使用磺胺出现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     

4.再次注射血清病                 

5.初次注射血清病                

6.传染性超敏反应                 )

7.支气管哮喘(外源性)        (  

A.新生儿溶血症       B.初次注射血清病     C.接触性皮炎       

D.再次注射血清病     E.传染性超敏反应

8.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9.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0.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五、名词解释

1. 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    2.血清病        3. Arthus反应

 

六、问答题

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花粉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2.应用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解释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

3.简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4.简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提高篇

一、填空题

1. 在注射抗毒素如果遇到皮肤反应()可采用小剂量、短时间、连续多次注射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 表面具有高亲和力的FcεR的细胞主要________________

3. Rh母亲首次分娩Rh+胎儿后,为预防再次妊娠时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可于分娩后_____小时内给母体注射。

4. 能诱导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___________,其诱导机体产生的IgE抗体,又称为___________

5.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的机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型选择题

. 介导I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膜分子是        

A. FcεRI     B. FcgR    C. FcεR     D. FcRα     E. FcgR I

2. 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I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3. 重组可溶性IL-4受体能够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是    

A.降低Th1型细胞活性      B.升高Th2型细胞的活性      C.减少IgG4的产生

D.减少组胺酶的产生        E.降低IgE抗体的产生

4. I型超敏反应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L-6    C.IL-8    D.IL-12     E.IL-17

5. 关于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错误的是    

A.调理吞噬作用        B.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D.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活化    E.NK细胞介导的ADCC

6.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    

A.组胺和白三烯的释放      B.攻膜复合物的形成      C.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          E.多形核白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

7. 引起III型超敏反应性组织损伤的的主要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血小板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8. 可诱发血清病的因素是    

A.存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大量IgE产生     C.补体水平升高

D.中等大小可溶性复合物的形成    E.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9. 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TDTH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B.单个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   C.肥大细胞脱颗粒

D.IgE抗体大量形成              E.IC引起的补体活化

10. 下列超敏反应性疾病中无补体参与的是    

A.溶血性贫血      B.重症肌无力        C.肾小球肾炎   

D.血清过敏症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药物过敏性?    

A.       B.备解素      C.       D.白三烯      E.前列腺素

 

三、B型选择题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1. 介导Graves病发生的主要抗体是(  

2. 介导急性哮喘发生的主要抗体   

3. 介导血型不合引起的数学反应的主要抗体是     

4. 介导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主要抗体是    

5. 介导新生儿Rh溶血症的主要抗体是(     

A.竞争性阻止IgE与膜FcεRI结合       B.使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转换

C.阻断IL-4活化,减少IgE抗体的产生  D.诱导黏膜免疫,上调Treg细胞

E.改变抗原进入途径,产生封闭抗体IgG

6. 特异性脱敏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    

7. 口服BCG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    

8. 注射sIL-4R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     

9. IL-12作为佐剂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     

10. 人源化抗-IgE Fc单克隆抗体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是    

 

四、名词解释

1.类风湿因子(RF     2.接触性皮炎      3.特应征

 

五、问答题

1.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他三型有何不同?

2.简述I型超敏反应性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及机制。

 

 

(马龙,余 )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新蒲校区)  黔ICP备06003261号-2